几天前,陈小姐在福州营迹路一家小餐馆用餐,戳破消毒餐具的塑料外包装后,却发现餐具包装内有一根头发,顿时一阵恶心。事后她向本报反映,质疑消毒碗筷的卫生状况。 记者采访发现,餐具消毒这个新兴行业,目前却找不到明确的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称只要证照齐全即可,准入门槛很低;卫生部门称从2004年底起,国家就取消了卫生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只是偶尔抽检细菌等项目,无法判断是否使用化工制剂清洗;质检部门则表示不属该部门监管。 “你到中小餐馆,往座上一坐,服务员就会给你端上一副包装完好的餐具,也不告诉你要收费。”一市民和记者说,平日里多花一元钱,购买塑料包装的“消毒餐具”已成常事。 记者调查发现,一元消毒碗筷来自于消毒碗筷公司,大多集中于仓山盖山、晋安鼓山、新店等城郊接合部。业内人士称,福州消毒公司目前多达二三十家。之所以选择在城郊接合部,一种原因是房租低,另一方面,地形复杂的城边村也为他们做掩护。 记者在这些一元餐具的塑料包装上看到,除了没有注册的商标外,有的只有一个手机手机号,有的则留下了简单的地址。 “除了手机号,包装上面的信息可能都是假的。”一位卫生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称,经常在这些一元消毒餐具上看到有“闽卫××”的字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捏造的卫生证许可号,因为这些消毒餐具就没有卫生许可证。 记者以开餐厅需要大量餐具为名,联系了多家餐具消毒公司,对方称,一套一元餐具的送货上门价从5毛到6毛不等。照此计算,有些餐馆,一个月单消毒餐具这一项都能赢利几千元,还省水省电,甚至不用另外雇工刷洗餐具,可以省下至少一个洗碗工的工资。 这些所谓的消毒餐具究竟有多卫生呢?近日,记者花了一周时间,暗访这些消毒碗筷生产点。 在仓山浦下村,记者在一个难于寻觅的村民院落大门后,找到一家消毒餐具“公司”,不过门口没有一点厂牌标志,如不是有人带路,很难发现院落里的“公司”。“公司”没有名字,最后在包装袋上,才发现“康美”字样。 院子深处,三两名妇女正在一块空地上洗碗。一进大门,一股泔水味扑鼻而来,地上满是饭菜残渣。几名女工先将碗放进清洗盆,随后又一把抓出来扔进另一个盆里,泔水四处飞溅,农家散养的鸭子则在女工四周活动。 在经过简单清洗后,这些回收来的餐具被放在靠墙一侧的3个水池中。水面上漂着一层厚厚的黄色的油,一旁放着标着“漂白粉”“洗洁精”的桶。现场工人称,水中放置了餐具浸泡粉、漂白水、洗洁精等,经过初级处理的餐具放在水中泡上20多分钟,接着进行下一步处理。记者看出,清洗餐具用的是三无洗涤粉。 之后,消毒碗筷经过洗碗机及高温消毒后,就在另一个隔间做包装。隔间摆着6台脚踏式简易封口机,地面上一口杯被倒放在塑料框中。三四个妇女用手将经过集中处理的餐具搭配后,装进印有“消毒餐具配送中心”字样的塑料袋里,再递给坐在封口机边上的妇女。封口后,这些经过加工的餐具就成了成品。另一个隔间,六七个工人正将清洗过的筷子用手放进包装袋。 工作人员称,这家并不大的餐具消毒公司,每天的出货量有两三千套。事后,工商部门证实,该企业已登记注册。业内则表示,即便卫生状况这么差,在福州业界比其规范的,也不多。 记者随后的暗访,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盖山北园村,记者偶尔误闯的一家院子内,几个中年妇女正把一个个装有餐具的塑料箱挪到一起,进行人工洗刷。民房内,记者也仅发现一台小型设备,还有大袋的洗衣粉。事后当记者带领工商人员寻找这处黑作坊时,发现已经转移。 业内人士表示,正规的餐具消毒需经过初洗、精洗、烘干、远红外线高温消毒等几个步骤。有些小作坊用洗衣粉清洗油渍,使用工业纯碱增白;为了看上去更亮些,洗涤剂特意不冲干净。 “我们也在等待规范。”福州一家正规餐具消毒公司的负责人称,由于行业门槛太低,福州干这行的基本都是个体户,去工商局登记一下,再请几个人,租个地方,买了餐具,就能开张了。门槛低,竞争自然激烈,为了节约成本,取得价格上的优势,有的餐具消毒公司会采取一些“灵活”的做法,但有关部门却没有规范管理。 福州市工商局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记者说,餐具消毒公司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没什么额外条件。工商只能监管辖区内的这一些企业是否是证照齐全,而对于产品卫生合不合格等环节,则无权过问。 福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从2004年底起,国家就取消了卫生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用事先取得卫生许可。他称,以前曾对一些消毒餐具进行抽检,项目只包括大肠菌群等简单事项,对于餐具是否使用化学添加剂进行洗涤、消毒等过程则无法知晓。 对于一元消毒碗筷的问题,福州市质监局监督处负责这个的人说,这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