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直播网页版
产品展示

新年谈谈俄乌冲突的我军观感

来源:爱游戏直播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10-31 12:56:00
  • 产品详细信息

  自从俄乌开打到现在,对于我军观感影响较大的,一个是炮兵,一个是步兵,至于装甲兵和空降兵嘛,其实俄军战场表现不过是验证了一些我们早就在演习场和推演中知道的事情。

  咱们都知道,俄国坦克部队装备较差,素质也就那么回事,从思想到战法都已经跟不上时代。

  坦克两项就不提了,中俄联合演习中俄军也经常向我们展示一些叙利亚战场上验证有效的战术,但在我军看来就是怎么说呢,在缺乏现代化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因陋就简的做法吧,如果你有先进装备和现代体系保障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信系统落后,保密性差,容易被远程电子侦察发现,使得俄军的坦克部队在俄乌战场上很少发挥出坦克部队最应该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出其不意突破敌方防线在防御薄弱的后方地带大杀四方。

  要实现这样的战术,你的坦克本身的性能是一方面,其实俄军坦克还是更适合执行这样任务的。其实现代坦克部队就像是二战中的战列舰、巡洋舰,已经不是主宰战场的力量了(现代战场上主宰性的是空中力量),但作为作战体系的一部分依然必不可少,并且在后勤、防空、机械化步兵,电子掩护,空中掩护……等等这些条件全部到位的情况下,也依然能打出坦克部队该有的效果。

  但问题是俄军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空中力量夺取了制空权,但却只有少数的力量去发挥制空权的作用,既不能阻止敌人的空中侦察,也不能阻止敌人后方快速调动,也谈不上和己方坦克部队的密切配合。缺乏对坦克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掩护的机动炮兵,缺乏保障坦克部队快速长距离行动的后勤能力,现代化步兵战车数量不足,现有步兵战车的性能跟不上战场形势发展,电子对抗的主体问题也是缺乏机动性,难以跟随部队提供一线直接掩护。

  这样的环境下坦克部队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其实一点也不稀奇。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英语里,步兵一词其实是“婴儿”的变体,这就表示它其实是需要在其他兵种的支持掩护下才能发挥作用,但同时步兵又被称作“战场皇后”,主要是因为它是最终的底线,决定胜负的力量。而坦克部队现在也一样,也是某种“婴儿”,光有先进坦克其实是不行的。反过来如果其他力量都到位,那么坦克本身的“甲弹斗争”水平嘛,差不多够用也就可以了,关键还是机动性要好,坦克本身要可靠,然后各种该有用的东西都得能用,追求什么“坦克排行榜”的位置绝对没意义,本来人家那种排行也是毫无营养的扯淡。

  空降兵其实主要是开战初期的基辅机场战斗,其实在我军看来这事儿……更不稀奇。毕竟类似的行动计划和推演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研究得滚瓜烂熟了,他们弄成这样实在是太正常了。所以我军的空降兵该怎么用,那还是该怎么用怎么用,但不会像毛子这样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来。

  炮兵方面,俄军的主体问题,一个是缺乏机动性强,能快速直接支援前线的短程机动炮兵,这个事儿咱们已经说过了,122榴退役后后继无人,新型迫榴至今仍然只有少量装备,并没有成为重点生产的装备。但2S19这样的大口径远程榴弹炮,开战至今生产数量也不多,主要是战前造了很多,用到现在。这些炮性能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是炮兵不是炮本身性能可以就行的。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方面,制导弹药数量跟不上前线需要是一方面……但问题是这两方面都不行,那就是“俄军炮兵主要就两个问题,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了。

  当然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也是一种“打死俄军除外患,打死乌军解内忧”的心态,所以给的炮兵也是没有正经信息系统的,除了海马斯火箭炮。

  海玛斯火箭炮的生存性确实非常强,对于俄军的威胁非常大,到目前为止损失也不大(损失是肯定有损失的),俄军现有的反炮兵侦察手段无法跟上它的转移节奏,因而很少能将其消灭。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毕竟炮兵这东西吧……当年古斯塔夫的牛皮大炮(铁管外裹牛皮,和现代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原理类似)之所以在30年战争中能够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轻型火炮不用来和敌方火炮对射,而是完全凭借机动性支援一线步兵作战。

  而乌军的海马斯现在就是这样的战法,凭借机动性获得生存性,凭借北约更强的侦察监视能力获得目标信息,加上精确制导弹药,不会停留在一个地点和俄军长时间对射,乌军也不追求用它把俄军的炮兵全部反掉,而是用它打击俄军的高价值目标,一旦它专注执行此类任务,往往能持续削弱俄军在一个战场上的综合能力,本来俄军就和乌军很多时候半斤八两,指挥系统同样是树状,后勤系统同样是靠前线兵站接力转运,加上苏联解体后至今其实这些传统艺能也不断被丢掉,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时不时被端掉几个关键节点,所以经常会出现俄军进攻作战打着打着就失去章法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下一阶段的重点就肯定是要加强打时间敏感目标能力,现在这方面能力已经很重视,未来当然要更加强,这方面的核心问题是不可能专门为对付少量的海马斯投入过多的精力,因为这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或许一个直接的做法就是提升敌方机动火箭炮和战术导弹目标的优先级,在侦察监视任务中只要发现就进行打击,建立跨军兵种的反火箭炮任务体系,当然这个事儿我们是有相关硬件基础的,需要做的是一些磨合调整。

  而更关键的是这再次验证了我军近二十年来对于高机动性远程精导火力的重视是有道理的,未来应该继续加强这方面能力,以灵活,精确,有力的火力迅速瓦解敌方的作战体系,打断敌人的OODA循环,这才是我们拥有如此强大的信息化远程炮兵的最大意义。

  此外,对我军来说,和俄军有一点很大不同,类似乌军这样的火箭炮游击战对我军的作用相对会小一些,这就是我军的指挥系统特别大程度上慢慢的开始转向网状结构,之前朱日和演习中著名的“击毙满广志”,结果也没影响蓝军的发挥,这就是一个例子。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和编制体制改革,想要打掉我方少数节点瘫痪作战行动,效果会远不如对俄军。

  至于后勤保障问题,其实信息化的军队最大优势恰恰在这方面,现代的信息化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更类似于现代化物流配送,尽可能做到“即时配送”,从而避免在前沿地带积存过多的“库存”,类似俄乌这种一波精确制导弹药炸掉多个前沿大型弹药库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较纵深后方的“配送节点”依然存在并且需要加强保护,不过在现在反导系统技术的进步之下,掩护纵深地带少量大型目标的难度反而比掩护前沿地带大量小型仓库低。关键还是要能够更有效的打击敌方的类似目标。

  最后说说俄军的步兵。其实亮点还是挺多的,这场俄乌战争验证了一些观点,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我军步兵长期以来的一些“盲点”,或者说和平积弊之下形成的一些“坏习惯”。

  夜视装备啊,消音器啊,单兵通信器材啊,防护系统啊,这些其实老生常谈了,我军长期以来其实是重视这东西的,只不过因为和平积弊,往往较少让战士在平时训练中使用,因为担心消耗昂贵器材的使用寿命。

  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高科技装备并不是拿到手里就会用的,俄乌双方都出现了大量的因为不当使用夜视设备,单兵通信器材,没能发挥出装备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反效果。

  至于单兵个人防护,也一样,我军从前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觉得美国人的伸缩式枪托没什么意思,你看我们的81式枪托能折叠,没问题啊。但伸缩式枪托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在穿着防弹衣的时候方便调节枪托长度,我军是直到20式枪族才引入了这个东西。

  当然这其实是远在俄乌战争之前我们就已经发现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单兵一次性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可重复使用火箭筒这几样装备的问题,在俄乌战争开始前我们就通过演习训练逐步确定了这几种东西都很重要,有各自合适的不同场合,应该灵活配置。从现在俄乌战场的真实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

  目前新82无后坐力炮慢慢的开始装备,未来在巷战和复杂环境野战条件下,各种筒子,榴弹发射器将会是主要武器,所以俄乌战场上双方总结的大量在狭窄地区如何用步枪“撩枪”的经验,对于我军来说似乎不必过于当回事儿。不过当然了,至少也提醒我们,现实不是水弹游戏,该撩就得撩,最好弄个光纤镜,做到有准儿撩枪。

  不过也有些东西直到今天也还没解决,当然或许正在路上,至少我们还没在公开报道中看到。

  我军步兵部队一直以来缺反坦克导弹,红箭-73至今还是绝对主力。这种导弹某一种意义上说属于典型和平积弊,因为长期以来没有实战需求,在有限军费要优先加强更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就被忽略了,觉得反正都是导弹,反正红箭-73威力也够大,反正红箭-8比红箭-73也就是飞行速度快一点,而红箭-11又没有车载版,红箭-9难以从机动平台发射等等等等。而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的红箭-12,太贵啦……

  最后就拖啊拖啊拖,现在红箭-10出来了,解决了专业远程重型反坦克导弹的问题,可以隔山打牛,不仅用来打坦克,还可以打各种目标,还可以拿来反炮(对前沿地带的机动炮兵杀伤效果很好),这当然是很好。

  但俄乌战场上证明,射程4500米的反坦克导弹依然是最常用的反坦克导弹。当然这个结论其实通过前几年的中东冲突,军工单位是早就已经知道,负责装备发展的单位也早就有此结论,并且开展了新一代车通弹的发展,这种新一代导弹其实类似小号红箭-10,用无线数据链控制,既可以发射后不管,也可以人在回路指示目标。

  不过俄乌战争至少是把这种新型导弹装备的迫切性提了上来,因为此前虽然我们的技术单位早就已经得出了新弹的需求指标,并且搞出了新弹。但是对于基层部队来说,宁可用红箭-73的现象还是普遍的,毕竟这玩意已经用熟了。

  之前我们有朋友就说嘛,假如没有实战需求,那么部队就永远都不可能换掉老59……因为实在是太熟了。

  之前的红箭-11没能推广装备特别大程度上就和缺乏迫切性有一定关系吧,当然了也是因为这种导弹技术上说和短号属于同代产品,从技术角度看确实是缺乏了一些前瞻性。

  再就是俄乌战场上消耗量巨大的标枪和NLAW,给了我军很大的启示,这玩意要么不装备,要么就得大量装备啊,我们当年因为穷,把苏联连排级装备的红箭-73给弄成了团级装备,后来更是拿来作为主力车载导弹。

  应该说这是典型的小材大用,类似美国人现在热衷于给各种步兵载具上加标枪导弹。

  美国人当年设计标枪的时候指标是射程2000米,但是实际上现在经常被拿来打4000米甚至更远目标,其实发射的时候红外导引头没看到目标,需要让导弹按照程序设置转向预计敌方目标会出现的方向接着进行发射后锁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标枪在俄乌战场上绝大部分都被浪费了,乌军也不是很信任这种武器了。

  相比之下,NLAW的表现很突出,毕竟这玩意简单,连个导引头都没有,是玩惯性制导的,英国人也不会给它射程标得很离谱,1000米以内用,绝对没大问题。当然了从楼顶往下打这类的特殊使用场景下往往这玩意就会没用,所以还是不能完全取代单兵反坦克火箭筒。

  所以类似NLAW这类的反坦克武器我们可能会考虑弄一个,当然其实现在已经有类似的产品,比如93火的那个攻顶弹,也是惯性制导,滚体控制(所以不能用EFP战斗部),定距爆炸,区别是战斗部不是类似NLAW这样的一个向下的EFP,而是靠钨珠破片,这当然就不是专业反装甲的玩意了,更多考虑的还是打工事,但是如果是类似M1A1这类的目标,其实较重的预制破片是有可能穿它头皮的,所以目前来说还是够用。

  总之我军步兵部队对于俄乌战争的观察可能收益还是挺多的,更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类似海湾战争那样的战争还是太特例了,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城镇巷战的未来冲突中,取得那样悬殊的伤亡效果还是挺难的,要做好付出牺牲代价的准备应该说是要对全国人民说明白的事情。当然了,也不会打成俄乌这样,必然不会像毛子打得这么惨,但这么说吧,海湾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准备了几万个裹尸袋,最后只用了一百多个,这是一种理想情况,未来的冲突我们不是没有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但这是需要对手“配合”的,我们该把它视为一种最理想的特例,而不是常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才是我们现在要准备的。

  “出钱可以但别想让我们带孙子”,报告称老人是提升生育意愿重要的条件,大家咋看?

首页

产品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