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直播网页版
产品展示

满满高科技设计总负责揭秘“水立方”如何变“冰立方”

来源:爱游戏直播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11-05 11:23:56
  • 产品详细信息

  水立方是2008年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游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已于去年真正开始启动场馆改造。

  根据比赛需要,游泳池区域将转换成冰壶场地,两侧新建临时看台、约4500个座位,同时对空调系统来进行改造,并新建除湿系统。据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转换方案,是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才得到国际壶联认可的。

  国家游泳中心设计总负责人、主任建筑师孙卫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冰水转换”的一些细节。

  在把泳池里的水放掉后,将在泳池内安装可拆卸的钢结构,这种轻便的钢结构能够快拆快装,同时保证强度。这样的可拆卸支撑体系在冬奥会上使用,还是全世界的首例。经过演练,整个“水”变“冰”过程可在一周内完成。

  孙卫华介绍,打造冬奥会的冰壶场馆,不只是“水”变“冰”的问题,还要对温湿度系统、光照系统,甚至声学系统做改造。未来,国家游泳中心三季用水,冬季上冰,将成为双奥之城的一个重要遗产。

  新京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冬奥会的三大示范场馆之一。但是把一个游泳池变成一块冰壶场地,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点难?

  孙卫华:水立方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建筑设计界也享有一定的地位。面对这个任务,有一个很复杂的心态。冰上场馆在国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有相当的专业度,而且又是一个既有建筑的改造,还要实现“冰水转换”的双奥场馆改造,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另一方面,包括我在内的设计团队,主要成员大多是十几年前水立方建设时期的老人,大家对水立方感情很深也非常了解,我们大家都认为我们具备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先天优势和情感动力,所以说面对这项任务,是一种既有压力又充满信心的状态。

  我们学习了相关材料,发现一个标准4赛道冰壶场和一个标准泳池都是长方形,泳池可以兼容冰壶场馆的尺寸要求,这给我们很大信心。后面我们就是对温度、湿度、声学、照明等指标,在技术领域攻克难点。

  孙卫华:目前水立方游泳池三米深,必须在泳池上搭建一个冰层的基础平面。为实现泳池向冰场的转换,我们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研发了可拆卸的支撑体系,这套可拆卸支撑体系并非世界首创,但在冬奥会上使用是世界首例。

  改造过程中,可拆卸的钢结构是冰水转换的基础。改造时,首先要把泳池里的水放掉,在泳池内安装可拆卸的钢结构,这种钢结构必须轻便,能够快拆快装、并且要保证强度。

  钢结构上方是一层预置混凝土板块,再上面是防水层和制冰管道层,管道层上面再铺层冰。在此前的实验过程中,可拆卸钢结构支撑体系安装时间为两周,加上制冰总共用时一个月,将来经过反复演练以后,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大概一周左右。

  孙卫华: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由“水”变“冰”,多的还真不止是“两个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冰壶比赛的冰面是要求最严格的冰面之一,在游泳馆内实现这个精贵的冰面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同时,冰水转换又不只是冰面的问题,还有很多环境问题。

  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第一个科研课题就是泳池填埋、冰面基础的问题,解决可拆卸、冰面的可靠度等问题。我们跟哈工大、中国建筑研究院,还有清华大学等单位,做了这些科研攻关。

  孙卫华:比如说温湿度环境,这涉及原有系统调试改造,适应冰面条件下的温度湿度。水立方转换成冰面后,冰面温度是零下8.5度左右,这和原来的温度系统有很大变化,需要对空调系统、除湿系统有一个大的改变。

  另外,水立方整体是透光空间,但冰壶比赛的冰面是不允许光直接照射冰面上,所以要解决照明和采光问题,怎么让它既呈现水立方“泡泡”的效果,又不让光直接照射它。还有,水立方的一些声学指标原本是满足游泳馆要求,但冰壶比赛有靠声音进行团队战术的要求,它要求混响时间在2秒钟,这就一定要通过一些吸收声音的材料调整混响时间。

  此外,一千多平方米的冰面仿佛是一台冰箱,我们要解决能耗问题,还有一些弱电等控制管理系统的升级。这样一些问题都是在普通建筑改造中没有遇到过的,也是改造设计中主要的关注点和难点。

  孙卫华:我们增加了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就是我们水立方顶部的这些空腔,夏季开启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更换了节水型器具,进行机电系统变频改造,让场馆运行更加省电;新建了可视化能源管控中心,控制场馆能耗和碳排放。

  改造升级并不是整体换,原来可以用的接着使用,要增加的考虑可转换模式要求。所以有些做成永久性,池岸上的送风管就采取布袋管,平时方便收纳。

  “冰立方”的改造工程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的标准设计实施,改造后的场馆将更加节能环保。

  新京报:场馆的科技含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家游泳中心未来有哪些智能元素?

  孙卫华: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仅功能增加,更将实现智能升级,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

  我们利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精确测量、机器深度学习等手段,来实现场馆智慧化。另外,场馆新增的信息引导系统能让观众更及时了解场馆信息,提升观赛体验,也提高入场和疏散效率。

  新京报:中国观众很喜欢冰壶项目,但冰壶项目对场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民间的推广。在整体改造方案中是否也考虑了这个问题?

  孙卫华:冰壶在中国算是一项比较新的运动项目,大概2000年国内开始组建冰壶队伍,现在竞技水平已跃升至世界前列。其实和大道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相比,冰壶场地最小,水立方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大体量的冰壶场馆。

  将水立方改为冰壶比赛场地,也是想借助水立方揭开冰壶比赛或者说冰壶场地的神秘面纱,它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标准泳池大小,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它,记住它。

  孙卫华:按照计划,将来春夏秋三个季节“水立方”用于水上活动,冬天则用于冰上活动。同时,新建的南广场地下冰场赛时供冬奥会配套使用,赛后将作为冬奥会重要遗产用于群众冰上运动培训和体验,成为向青少年推广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助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此外,“冰立方”也已经初步建立奥运赛事运营和服务团队,筹划各级别冰上比赛、演出和冰上培训业务,力求将“冰立方”打造成京城“最热的冰”,为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首页

产品

联系